客服热线:18256411913   0564-3338683



网络生活资讯

服务皖西百姓

首页 >> 校园资讯 >>图片资讯 >> 两代乡村教育人 甘洒汗水铸师魂
详细内容

两代乡村教育人 甘洒汗水铸师魂

“我就是你的影子!”这是我和父亲常说的一句话。我和父亲都是教师,而且都是乡村教师,我们工作的时代背景不同,但却有着同样的情怀——甘守乡村一片净土,用师德铸就乡村教育本色。

父亲出生于1943年,初中毕业于霍邱县潘集中学,高中毕业于霍邱中学(现霍邱一中),1967年毕业于合肥师范学院,大学毕业本应留在大城市的他,硬是要求回到自己的家乡,当了几十年的乡村教育人,直到2004年退休。

打我记事起,记得最清晰的就是父亲白天去学校教书,晚上则义务为左邻右舍读信、读报、写信、写春联、教附近孩子读书、认字等。做这些事情,父亲从不收取任何报酬,他回绝别人的永远是那句简短的“这算啥,小菜一碟”。父亲用自己的文化知识,回报了哺育自己的家乡父老,诠释了读书在当时落后农村的价值,赢得了父老乡亲的认可和尊敬。


后来,父亲接连担任班主任、教务主任、校长,直至退休。期间,他的学生、同学、朋友等都让他辞去教师工作,和他们去外面发展(这些人都是在外干的很成功的人),但他一概谢绝,依然甘守清贫,守着那一个月百十元的工资。中间,他有很多次机会上调到城市发展,甚至当时的教委领导多次登门请贤,他依然谢绝。他的理由很简单:“城市不缺我一个,但是落后的乡村教育更需要我。我会尽力把乡村孩子培养的更优秀,去替我助力城市发展,再带动乡村发展。”他用自己的言行践行着教育的真谛。

image001.jpg

而我能成为一名教师,且一直甘守乡村这片土地,也完全是受我父亲的影响。

我没有上过幼儿园,父亲是我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任老师。从四、五岁开始,我便成了父亲的“小尾巴”,看他在讲台上侃侃而谈,旁听他对学生的谆谆教诲,目睹他对学生的关爱呵护,感受着学生及周边群众对他的敬重、崇拜,点点滴滴最终汇成了一股涌流进入我的内心;我一定要当一名崇高而伟大的教师,当一名父亲那样的乡村教师。

2004年,我如愿走上讲台,成了彭塔镇中心学校的一名教师。2010年我研究生毕业,在六安市皖西卫生职业学院工作三个月后,考虑到自己是农村人,是农村那片沃土养育了我,到城市工作,违背了自己当一名父亲一样的乡村教师的初衷,而且在城市工作期间,我时刻挂念我读研之前的那所乡村学校,思念那里的孩子们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,最终,我放弃了城市的工作,坚持回到了霍邱县最偏僻的乡镇——彭塔镇,在这个贫穷落后的地方继续当起了一群农村娃的“王”。

我不仅自己扎根于乡村,还撼动了一批批学生成为扎根乡村的教师,我要让乡村教师不仅有第一代、第二代,还要有第三代、第四代等等,我不时向学生讲解我们国家的教育现状、政策和前景,使学生明确作为新时代接班人的责任和担当。在我的影响下,我所带的学生很多初中毕业时报考了乡村教师五年计划,成为了乡村教育的接班人,特别是我的女儿,在我的影响和带动下,也报考了乡村教师,即将成为我们家的第三代乡村教师。还有很多学生大学毕业以后选择了回乡任教,我现在的同事,就有十几个是我的学生。现在,我和我的一群学生活跃在各乡村中小学,为当地的乡村教育注入了活力和希望。

image002.jpg

岁月更迭,不忘初心。从教近二十年来,我时刻以父亲为榜样,扎根乡村教育,守住三尺讲台,展现自我价值。不管是教书,还是育人,我都时刻将学生放在心尖上,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,真心爱护每一位学生,与一群群农村娃同呼吸、共命运、齐奋斗。多年来,我付出了很多,也收获了很多, “优秀教师”、“优秀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”、“优秀共产党员”、“皖西最美教师”、 “三八红旗手”、 “优秀教研组长”、“师德先进个人”等等不时降临我头上。望着一份份表彰和荣誉,我内心总会激荡起幸福的涟漪:我没有让父亲的影子倾斜,我对得起两代人的乡村教师的初心和使命。(彭塔镇中心学校  李本霞

技术支持: 阿拉丁网络传媒 | 管理登录
seo seo